您的位置:首页农村开发 >

农村改造的路径选择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28   浏览次数:
农村并不会因为城镇化而消失,在提倡城镇化的今天,农村的改造与建设,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农村开发主要依赖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投入,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这样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如果开发农村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重新配置,那么除了政府这只手外,市场这另外一只手,也应该发挥同样的功能。

  “现在的地方政府不理解市场化是不可能的,但对市场化的理解有时又是局部的,没钱找企业干,有钱就政府自己干。”一位“三农”学者对记者表示。

  在南京前石塘村,一场市场化的农村改造实验,已经进行了五年时间,成为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农村开发领域的一个样本。

  在当地农村从事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商对记者表示,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投入产出都要精打细算,但政府官员出于政绩的目的,往往不考虑回报,因此企业参与的开发效率会更高,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前石塘村的实践中,如何实现农民、政府和企业共赢的局面,始终是被各方考虑最多的议题。

  当地具体的做法是由企业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扶持农民经营第三产业“农家乐”,最后再进行土地整理,与政府共同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

  在其他农村地区事实上也有类似的实践,被称作“项目换土地”。但类似的做法往往遭到村民的抵制,并最终演变成强迫农民上楼的“圈地”运动。

  而前石塘村的经验在于导入了第三产业,从而解决失地农民的收入问题,令这些农民愿意流转出土地,让开发商与政府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

  参与前石塘村开发的企业认为,这样一种模式是具有复制性的,不过也并非每个农村都能适用,首先当地必须具备土地增值的潜力。

  在前石塘村,由于当地自然资源优越,适合旅游,并且离南京、马鞍山两座城市的距离不算遥远,因此在企业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产业的落地,当地的土地资源便立刻由过去10万/亩,增值到150万/亩的起拍价。

  从这个角度来说,前石塘村的条件是许多资源匮乏的农村所不具备的,这一模式也并非万能的。

  但不管怎样,这种依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让企业参与农村的建设,同时争取农民、政府和企业都能够获益的做法,仍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