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五个迈上新台阶”,强调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嘱托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747283.htm
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进展与特征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不仅是工业大省、经济大省,而且也是农业大省;不仅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而且农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2011年,江苏启动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省里出台了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加强督查考核,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众多方面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一是农业的设施结构日益改善。2013年,江苏旱涝保收农田、高标准农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2%和46.5%,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8%,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二是农业的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亩均效益超过2000元的高效农业面积的比重超过1/3,高效渔业面积超过1/2,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到16.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6:1。三是农业的经营组织结构持续提升。到2013年底,参加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达到67.5%。2014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比重达到67%。四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正在非农化。70%的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创业。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可以用“一升”、“一高”、“一大”、“一小”来概括。所谓“一升”,就是农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位次上升。从2003年以来,江苏粮食生产实现连续11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8亿斤,居全国第五位。农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64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曾出现过三次“连续四年增产”,但连续11年增产绝无仅有,而且在全国的位次前移,农业增加值由全国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单产由全国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所谓“一高”,就是农业产出水平高。粮食单产达432.9公斤,比全国平均高73.9公斤。稻麦两熟地区水稻单产562公斤,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继续领跑全国各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居全国前列。所谓“一大”,就是对全国的贡献大。江苏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8%,生产了占全国5.7%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5.8%的人口,实现了占全国6.4%的农业增加值。全国11年共增产粮食3528亿斤,江苏增产了203亿斤,贡献份额是5.8%。江苏现有7900多万常住人口、1100多万外来流动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有效保障。所谓“一小”,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1年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98元,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二位,2014年超过1.5万元,同比增长10.5%左右。2010年开始,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2.39:1,明显小于全国的3.03:1,是全国各省区中城乡居民收入比最小的省份之一。现代农业取得的成效,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在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农业发展也带来新的考验。加上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没有根本解决,新老难题交织,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更趋严峻复杂。
从农业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宏观经济变化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宏观经济政策和策略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等,给江苏农业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江苏农业发展外向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国内、国际农产品价格倒挂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效应”显现,国际农产品市场起伏不定,这些会通过多种方式传导到江苏农业领域。国际上农产品丰歉、石油价格涨跌、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等,可能影响江苏农业发展。
从农业内部发展条件来看,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还是“短板”。农田排灌“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存在,全省中沟以上建筑物完好率只占2/3,中沟以下建筑物完好率不到60%,田间配套工程完好率只有50%,旱涝保收农田、高标准农田的比重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资源条件的“紧箍咒”越来越紧。江苏人均耕地不到0.9亩,农业农村水质性缺水、水源性缺水以及季节性缺水现象仍然存在。生态环境的“紧箍咒”越来越沉。江苏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和3倍,每年使用的65万吨农膜回收率只有60%,农业投入品使用量超出合理水平,造成面源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长远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农业发展使命来看,任务要求日益多样化。原来的农业发展,主要是提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现在的农业发展,还要更多考虑生态保护、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农民转移就业、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越来越重,开发农业保护环境、休闲观光、传承文明等功能的任务日益增加。解决7900多万常住人口吃饭问题、700多万务农劳动力就业问题、10万多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都给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但农业物化成本、人工成本的“地板顶托效应”越来越强,农业科技支撑效应亟待释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产不足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不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这些方面的制约和挑战,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更多压力,需要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扎扎实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江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既要遵循农业发展普遍规律,又要从省情、农情出发;既要总结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宝贵经验,又要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内部动力的深刻变化,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在努力方向上,应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以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为主要目标,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率先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在具体措施上,重点做好“人”、“地”、“物”、“技”、“钱”五篇大文章。
突出做好“人”的文章,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要靠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人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种粮务农收益,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既要盘活存量,加强对现有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又要扩大增量,引导农村新成长起来的青壮年劳动力、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带资金、带技术回家乡发展现代农业,培养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下力气培育本地的、规模适度的、种粮的、青壮年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农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加快形成内部集约化、专业化,外部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突出做好“地”的文章,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目前,江苏土地流转占家庭承包面积的比重已超过55%,今后应当在“有序”和“适度”上下功夫,统筹考虑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共同提高问题、效率和公平相互兼顾问题,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加强对流转土地经营方向的引导和规范,坚持以粮食和农业为主,合理优化农业结构,不能搞“非粮化”,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使土地流转成为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武器。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土地流转不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唯一方式,对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应积极鼓励发展。
突出做好“物”的文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现代化”,抓住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应以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资金,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条件,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农田。推进农业机械化,注重提高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研发推广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不同产品、不同环节的农机装备,坚持耕地建设数量、质量一起抓,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培肥土壤,提升地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把过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地膜等投入品降下来,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提上去,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森林河湖湿地保护等农业生态环境“欠账”补起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突出做好“技”的文章,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应发挥江苏农业科技基础雄厚、农业科研院所多、农业科研人才多的优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更大成果。突出科研创新,推动种源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创新,力争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抓好农科教结合、科技与产业对接、专家与农户对接,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疏通农技推广运用的“毛细血管”,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一批“电商村”和农民网店,推进农产品网上营销,引入农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
突出做好“钱”的文章,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构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要素投入,应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取挖潜、改造、激活的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流动的体制机制。挖掘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潜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尽可能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资源,集中力量干大事,改善财政支农投入效能。加强资金监管,杜绝“跑冒滴漏”,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改造金融资金投入农业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村小微金融,通过引入金融与保险合作、金融与担保合作等办法,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探索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潜能。随着部分行业领域产能过剩,社会资本向农业投入的积极性正在增长,只要善于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应正确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参与农业产前、产后环节的经营,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