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 方针政策 >

以联村党建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研究,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功能,笔者对浙江省嘉兴市和山东省潍坊市、淄博市沂源县、威海市荣成市等地展开实地跟踪调研。四地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方式方法与路径。嘉兴打造智慧党建网络平台,创建“毗邻党建”品牌;潍坊推行互融共建的“党支部+合作社”方式,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沂源开辟“联村党建”新模式,推动联建村融合共建、抱团发展;荣成推进“全域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现代治理水平。

  其中,沂源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为主、发展基础薄弱的革命老区,其联村党建模式对其他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借鉴意义。沂源县按照抱团发展思路,整合镇村干部资源、优化党组织体系设置,构建具有“更大范围统筹资源要素、科学布局定位”功能的联村党组织,探索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治理的新方法。

  沟域跨村,联合建立党组织,夯实战斗堡垒作用。基于沟域特征,树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按照“组织县乡融合,带动联村发展”的思路,把握“加强党的领导、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合理规划、科学稳妥组建、促进共同发展”五项准则,分类型分情况稳妥推进联村党组织建设。

  联村党组织的建立,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一项机制性创新,突出了乡村振兴中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有效将党员组织起来、将群众凝聚起来。

  联村党建,共同建设组织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联村党组织建立“成员分工负责、定期联席会议、民主决策监督、集中办公轮班、协调联动攻坚”工作制度,实行“班子联培、后备联育、党员联管”运行机制,推行“产业联兴、协会联合、公益联办、文明联促、弱困联扶”融合发展措施。其中,朱家户联村党委健全完善定期联席会议等5项制度和领导制定片区发展规划等10条权责,推动实现党建融合共进,促进乡村健康发展。

  执行统一组织制度,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形成良好乡风民俗。在联村党组织引领下,各自为政的村级管理模式转变为集中统筹的社区化服务模式,有利于集中力量办难事。

  共建共管,共同开展公共建设,乡村更加宜居宜业。联村党组织对联建村公益项目、民生项目等统一规划建设、共同管理维护,统筹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供给,避免重复投资、减少浪费,促进联建村协同发展,均衡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共同开展农技推广等社会化生产服务,统筹推进社会治理。比如,朱家户联村党委与乡镇派出所推行“社区民警进联村党委、警务助理进网格,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要素联控、资源联聚”两进五联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与治理体系。

  公共服务的共建共管,有效改善了乡村环境。联村党组织引领片区不断发展,各类项目效益不断发挥,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统筹资源,共同优化配置要素,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沂源充分发挥联村党组织统筹发展、整合资源、激活要素功能,把涉及多个村的政策、项目有效整合和“打包利用”,打造区域产业经济带,解决农村资源整合利用率低和运转成本高等突出问题。比如,流水联村党委协调整合政策资金,流转联建村土地80亩,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17个,给联建村带来每年3万元的集体收入,为村民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2万元。

  产业资源要素的统筹配置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社会效益显著。联村党组织统筹利用各类政策,通盘考虑联建村资源优势,采取飞地发展产业项目、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将村集体、合作社、村民、企业打造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一条村集体“异地生财”、群众享受“外村分红”的增收路子。

  因地制宜,共同谋划区域发展,发挥党的全面引领作用。根据沟域范围内每个村的禀赋特点,联村党组织统一编制联村区域内的乡村发展规划,推动各村差异化精准定位,取长补短、共建互促,保障联村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联村党组织通过强支部、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凝聚起乡村振兴过程中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力量和智慧,统一布局强村富民产业项目,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科学推动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联村基层党建的创新路径,破解了部分小村、弱村“头雁”选人难和单村资源难以统筹、发展空间不足等突出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得到不断夯实和巩固,有效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发展水平,构建了联建村共治共建、融合发展的格局,提高了联建村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的效率、效益,节约了乡村公共管理成本投入,实现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建设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高质量发展。